山东U18女足全运会第四,主帅坦言心理包袱成关键因素
发布时间:2025-09-07 22:51:08 | 次浏览
在第十四届全运会U18女子足球项目的季军争夺战中,山东U18女足以一球之差憾负对手,最终获得本届赛事第四名,赛后,主教练张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队员们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包袱,未能完全发挥出应有的技战术水平。”这番总结道出了这支年轻队伍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心理课题。
季军争夺战在陕西渭南体育中心举行,山东队面对的是小组赛阶段曾经战平的老对手,比赛从一开始就陷入胶着状态,双方中场争夺激烈,创造的机会都不多,山东队虽然在控球率上略占优势,但进攻效率却不尽如人意,全场7次射门只有2次射正,未能转化为进球。
比赛的转折点出现在第67分钟,山东队后防线出现沟通失误,被对手抓住机会攻入一球,尽管最后阶段山东队全力反扑,创造了两次极具威胁的进攻机会,但均未能把握住,最终只能接受0-1失利的结果。
“从技术层面看,队员们执行了赛前部署,但在机会把握和关键决策上显得犹豫不决。”主教练张涛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分析道,“很明显,孩子们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包袱,这是年轻球员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考验。”
张涛进一步指出,半决赛的失利对队员心理产生了较大影响。“上一场点球大战失利后,我看到了一些队员眼中的泪水,她们太渴望用一枚奖牌证明自己,这种渴望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压力。”
心理学专家表示,这种“想赢怕输”的心理在竞技体育中十分常见,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,自我期望、教练期望和外界舆论压力叠加,容易产生绩效焦虑,影响技术发挥。
回顾山东U18女足的全运会征程,这支队伍其实已经带来了不少惊喜,在小组赛阶段,她们与四川、江苏和辽宁分在同一小组,首战1-1战平江苏,次战2-0力克辽宁,最后一场3-1击败四川,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晋级四强。
特别是在对阵辽宁的比赛中,山东队展现出了流畅的配合和坚韧的防守,两个进球都是通过团队配合完成,被媒体誉为“教科书式的团队足球”,那场比赛球队表现出的自信与季军争夺战中的拘谨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半决赛中,山东队与上海队鏖战120分钟未分胜负,最终在点球大战中以4-5惜败,那场比赛中山东队创造了更多得分机会,但临门一脚总是差之毫厘,已经显露出心理压力过大的端倪。
U18年龄段是球员从青年队向成年队过渡的关键时期,技术、战术和心理都在塑造中,本届全运会上,山东队的几名核心球员已经显示出不俗的潜力。
队长10号李梦婷是中场核心,小组赛阶段贡献2球3助攻,她的传球视野和组织能力备受好评,但在淘汰赛阶段,她的表现明显有所下滑。“我总是想做得更好,反而变得犹豫了,”李梦婷在接受采访时坦言,“每次拿球都会想这次传球会不会失误,射门时也会多想。”
门将王璐是另一名表现亮眼的球员,五场比赛做出17次扑救,半决赛点球大战中扑出两粒点球,然而在季军争夺战中,她的出击时机选择出现了一次失误,导致了唯一失球。
“这些都是成长的代价,”张涛教练表示,“技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,但心理素质必须在实战中磨练,这次经历对她们来说可能比赢得奖牌更有价值。”
尽管未能获得奖牌,山东U18女足的表现仍然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,山东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伟表示:“这支队伍展现了山东女足的未来,我们会继续加大投入,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。”
近年来,山东省重视女足发展,建立了从U10到成年队的完整梯队体系,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青少年女足培养,聘请外籍教练加强技术训练,还与多所学校合作建立女足训练基地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支U18队伍中有三分之二的球员来自山东省内的校园足球项目,这表明山东女足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见成效。
对于山东U18女足的姑娘们来说,全运会的征程已经结束,但足球生涯才刚刚开始,多名球员已经入选了各级国家青年队的集训名单,未来有望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。
心理专家建议,青年运动员在遭遇挫折后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支持,一方面要帮助她们正确认识比赛结果,另一方面要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,许多著名运动员在职业生涯早期都经历过类似的心理瓶颈,通过科学训练和心理辅导最终克服了障碍。
主教练张涛表示,队伍回国后将进行休整,然后开始新一轮备战。“这次比赛暴露了我们的问题,也指明了改进方向,我相信这些姑娘们会从这次经历中汲取力量,未来变得更强。”
正如足球名言所说:“胜利让你欣喜,失败让你成长。”山东U18女足的姑娘们虽然未能站上领奖台,但获得的经验教训可能会成为她们未来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,中国女足的发展需要一代代球员的不懈努力,这些年轻球员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。
全运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年轻运动员成长的重要环节,山东U18女足的表现已经赢得了尊重,她们的未来值得期待,随着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比赛经验的积累,这支队伍有望在未来比赛中带来更加精彩的表现。